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6章筑堤捍水,垦殖水田
吴郡目前的情况是,郡县初平,刚有小安,百姓皆务其本业,百废待兴。
官府当然也是希望完善治理,兴修水利,完善道路,甚至建设城邑。
孙策咨询几位臣子关于全郡道路和吴县城邑的建议,朱治最先开口。
“将军,如今吴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百姓皆在忙于农耕,恢复生产。
且已经在修一处水利,若此时再建道路,修城邑,养军兵,必须有所规划了,否则恐怕会操之过急。”
孙策顿时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件工程正在施行之中,问道:“水利的兴修情况如何了?”
顾雍主动介绍道:“这项水利主要是在东陵乡高处修建一处湖陂,然后通沟渠四时入垄,筑堤捍水,垦造水田,将千余顷望天田改造为水田。”
孙策听完便有所了然,总有人以为他一名将军不懂农业、水利,以为他说的亩产十石是异想天开。
事实上孙策所了解的农业水平,甚至要远超当世大部分劝课农桑的官员!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很多人尤其是从北方南下,没有接触过真实农耕的士人被想象中的农业给固定了认知。
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江南尤其是吴县这一带会被称为玉米之乡。
很多人都以为引水灌溉,就是修一条沟渠把水灌溉一遍土地就行了,这种旱田自然是亩产只有两三石,也就是一亩地产粮只有五十斤到七十斤之间。
而后世人一年的食物摄入量是每年四百斤。
就说这个时代的百姓,怎么可能不面黄肌瘦?
可如果兴修水利这么简单,那些修水利的官员会被无数百姓世代供奉、纪念?
事实上,真正的修渠堰是吴县这种,将水利灌溉区内的所有旱田改造成水田,建起田埂将田垄围起来,筑堤捍水,劝以耕牧。
水田既修,其利兼倍。
就是这个时代的大学者傅玄考察了地利,总结出来“旱田命悬于天,人力虽修,可一旦水旱不时,则一年之功弃矣。”
而“水田则制由人力,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
所以“自近魏以来白田收至十馀石,水田收数十石。”
这也是为什么修建水利之后,农田可以不患水旱。
淮南那里因为有芍陂,更是形成了一处百里不望天区。
顾雍此时也说道:“旱田和水田差距极大,县中劝农官员已经按《氾胜之书》指导百姓调节水田水温,水温得时,早稻晚稻合计产粮十石完全不在话下。”
孙策微微点头,要发展水田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水源充足,二建设沟渠。
前者鱼米之乡,这片土地已经满足。
但后者建设沟渠,你指望一群小农经济的小民自己去干这个?就算他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干一百辈人,甚至一千辈人,能不能挖出一座湖陂,然后修出来一条沟渠,灌溉上自己那二十亩地?
包括后世很多人一提发展农业,精耕细作,也只是知道这个概念,对具体内容一无所知。
就以为是给百姓分十亩地,让他们自己去守着自己那十亩田,拿着耒耜、锄头埋头在地里精细耕耘。
以为这就是小农经济,这就是发展生产。
其实这不叫小农经济,按照这种思路,水平最多叫刀耕火种。
对农业的理解水平上限也就是井田制那种级别了。
从今天起,你将成为主神空间中的一名主神使者,周而复始的来往于一个个的世界,那样,你会得到别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从这句话在方里的脑海中响起的那一个瞬间,方里的人生注定变得不再平凡(完本两本500万字以上长篇小说少女大召唤与全方位幻想,更新有节操,各位书友可以放心食用。)...
新书穿成八零团宠黑女配已开,求支持悲惨的白秀月这辈子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幸福生活。相依相伴的家人,默默守护的爱人,还有陪在身边的神奇小伙伴们,生活终于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辛逸从没想过自己会重生,更没想过自己会重生八次。更过分的是,她每次重生,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遇到一个不同的人。而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消失在她的生命里。直到第九次生命里,出现了一个叫顾许浧的人。...
苍图大陆,茫茫无垠。有古老宗门盘踞十方古域,有世外仙道屹立青冥之上,有太古妖神统领黑暗大渊,缔造了不知多少的辉煌篇章。就在这大千世界中,一个名叫林寻的少年,独自...
沈云嘉明知道谢棠不是好人,但还是不小心把自己搭进去了...
重回80年代,平平淡淡的幸福,八十年代的风土人情。是回忆是纪念是美好。重活一遍的周端端,没带特异功能,没有随身空间,全凭先知先觉,也要把白得的这辈子过得稳稳当当。曾经的恩恩怨怨,且不急,等劳资长大了慢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