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听到许泰是武状元,因此非常好奇。
因为朱厚熜知道一点,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的世袭武官出现的名将人数少,而且整体表现不如文官。
不是文官比武官厉害,或者是文官压制武官。
而是因为选拔的基数不一样。
文官都是在全国那么多读书人当中选拔最出色的人才,当然是成材率高很多。
每三年就一次会试,源源不断的提供新鲜血液,而且都是全国读书人当中的佼佼者。
但世袭武官不一样,只能是在那些卫所世袭武官家族当中出现。
基数有限,可能会出现一些出色的人才,甚至是戚继光此等顶级名将,但整体上不会很多。
这就是武官越来越没落的原因。
如果武举兴盛,可以和文举一样,在全国范围之内选择。
那么这个基数远远超过世袭武官出身的基数,出现人才的几率也会高很多。
因此才找了王宪,询问一下武举的事情。
王宪是兵部尚书。
虽然名气不如杨一清、王琼、王阳明他们那么大,但也是曾经担任过辽东巡抚、大同巡抚,正儿八经在边境领兵打过仗的,也是大明朝文武双全的人物。
后来担任兵部侍郎,到现在担任兵部尚书。
虽然是文人,但对于武举很熟悉。
立马给朱厚熜介绍。
随着王宪的介绍,朱厚熜对于明朝的武举,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明朝开始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并不重视武举,或者说朱元璋就没有开武举的打算。
本来武举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武举,最出名的武状元就是唐代不倒翁郭子仪。
可是朱元璋登基之后,始终是没召开武举,因此礼部都给朱元璋提了建议,按照惯例应该立武学,开武举。
但朱元璋没有同意。
朱元璋直接回答,分开文举和武举,就是人为的分开文武,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这样又怎么能够出来文武双全的人才。
长此以往,天下就再也没有了文武双全的人才。
正是因为朱元璋这样的想法,所以朱元璋开国之后,就等于是废了从唐朝开始的武学和武举。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都这么想了,下面的皇帝也只能是跟随。
朱元璋之后的建文、永乐皇帝,都是未开武举。
一直到了明英宗时期,明朝已经不复洪武、永乐年代的威武霸气,也比不上仁宣两代的平和。
明朝开始有些没落。
边患也越来越严重。
明英宗年轻时候也是有一番大抱负的,也是想当朱元璋、朱棣这样的明君,让大明朝可以恢复洪武、永乐年代的辉煌。
因此有人就劝明英宗,看看唐朝的武举为国家选拔了多少人才。
勋贵子弟到了明英宗的时候,也没有他们的老祖宗那么厉害,堕落的比较严重。
明英宗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出色的军事人才,光是凭借着勋贵子弟和世袭武官是不行的,应该把选择的范围扩大。
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恢复武举,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明英宗同意,所以决定在京城和南京各办武学,以及准备开武举。
可惜准备恢复洪武、永乐霸气的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实施,也未能够推行武举。
每天看自己丈夫绯闻满天飞是什么心情?每天有无数小三找上门挑战是什么心情?江慕橙终于忍不住给霍辞易打电话。让你的女人们消停点。霍辞易看着手机上的名字,笑容玩味。消失三年的妻子,总算是出现了那接下来呢?当然是,睡她,睡她,睡她...
这是一个穷苦山民的奋斗历程!二十多年前,某个月黑风高之夜,一个功力已臻化境的老人,只因一阵响彻天际的婴孩啼哭,在喜极无形之下,打了套震惊江湖八道的形意六合拳后,仅说了句端午!子代雄啼,百鬼退避千虫散!七八年后,老人在亲眼目送了这个名叫端午的男孩被迫远走他乡时,也只留下一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就毅然决然的跟当代家主翻脸,立誓七年不见!又十几年,当已经修炼出满身滔天怨气的他,站在老人和家主的对立...
1v1团宠甜文)一朝穿越,叶青雨成了嫁不出去的丑姑娘,家徒四壁,穷的吃了这顿没下顿。叶青雨一撸袖子,表示又丑又穷,那都不是事!谁叫她有医术又有福气呢!采草药,做豆腐,开饭馆,办医馆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人也越来越美。可是,叶家人数着越来越多的银钱,看着越来越多的田地,却是一个个为了叶青雨的婚事愁容满面。这时,高大俊朗的山里汉子徐靖南站出来了,青雨只能嫁我!叶家人,为啥?我救了落水的她...
神武狂婿浩劫之下,大陆沦陷,众生为奴,为逆天改命,九天圣君回到三百年前青年时期...
十年前,家族全家被害,只剩他一人幸存。十年之后,秦君身怀盖世医术绝世武功。重回都市,神医之威再无人能挡。...
梵缺的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