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她是科雅最好的一位女王。”
国王重复了一遍这句话,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壁炉中跳动的火焰上。
“她当然是。”
吟游诗人露出了喜悦的微笑。
国王轻声说:“谢谢。”
吟游诗人深深地鞠躬:“这是我们该做的,科雅人愿意为您效劳。”
他轻轻地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国王一人。
………………
二月将过。
吟游诗人奉国王之命,在北地传唱古老的民谣,那是蔷薇家族统治北地时期的民谣,以柔软的民谣作为切入口,与邦国王室的苛刻统治对比,国王利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转移了北地人民的仇恨,唤醒了北地与蔷薇家族的联系。
宣传战的第二步,是国王整理出的蔷薇家族统治北地时实行的制度。
在那个时期,蔷薇家族对北地一视同仁,北地人民与罗格朗人享有同等待遇。
一边是苛刻的劳役庄园制度,一边是获得赦免和平等优待。
只要不是傻子,就不难做出对应的选择。
原本零零星星还分散着的反叛军放下了武器,北地的骚动彻底平息。
在这个时候,国王获得了一个意外之喜:在一位名为“伍德”
的前反叛军中层军官的带领下,一批曾经参加过反叛运动的自由民联名上书给国王,请求国王将他们从邦国王室的统治中拯救出来。
读完这份联名请愿书之后,国王抬眼看略有几分紧张地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军官。
伍德军官二十岁出头,有一张地道的北地红脸膛,他生得高大,灰蓝的眼睛带着年轻人特有干劲。
他和前段时间被国王斩下头颅的艾顿将军有些类似,同样是普通的农民出身,靠着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军队中向上爬到了中层军官的位置。
“我听说您曾经让艾德蒙将军吃了不小苦头。”
国王合上请愿书,看着面前这位军官。
“您来见我,不担心吗?”
他是指艾德蒙将军在协助亨利伯爵攻打巴尔波的过程中,这位军官曾经预判出了他们的行军路线,在山谷中设下了埋伏。
如果不是他们人数太少,安格尔士兵又格外适应山地地形的话,那么那一战结果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那一次,还是让这位年轻的军官率领着他的一队精锐逃跑了。
“既然亨利伯爵还能得到委任指挥那样庞大的一支军队,那么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好担心。”
伍德这么回答。
亨利伯爵曾经在“蔷薇之变”
中选择新王党,还攻打了不少保王党的城堡。
连亨利伯爵这样的人,都能够在这次平叛运动中得到国王的重用,这便是伍德军官这次奋力一搏的勇气来源——他觉得罗格朗国王并不像传言中那样,暴戾血腥。
“您拥有坦诚的品格。”
国王微微笑了一下。
伍德军官躬身表示自己的诚恳:“我想,比起堂皇的演讲,您更愿意听到一些实话。
难道说您会拒绝臣民悔悟之后的归顺之心吗?陛下。”
“当然不会。”
国王指尖相抵,“谁会拒绝一位年轻且有才干的将军呢?”
“将军?”
伍德军官捕捉到了国王话语里的信息,他的红脸膛因为激动越发红了,“您的意思是……”
“当您有勇气踏进这里的时候,这个就是您的了。”
陈牧家庭幸福,有车有房,马上要结婚了。没想到,有一天出了车祸,穿越了。在这个类似古代的世界,没有手机电脑,没有网络这里的人杀伐果决,动不动就杀人我是真的不想穿越。从此,陈牧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努力修练。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些人,画风就开始偏了。...
封毅然冷情冷性霸道腹黑,可就爱围着自家老婆转。莫小南天不怕地不怕,可唯独怕封少死缠烂打。可偏偏一个爱跑,一个爱追。一小包子妈咪,我帮你相亲,这个叔叔不错哦。另一小包子爸比,妈咪要被抢走了,你快去跟她相亲啊!某男人老婆,别生气了,助攻有点少,咱俩再生一个呗!莫小南一胎俩宝心好累!...
大千世界,道法昌盛,万域强者帝路争锋。一代少年至尊,因天生重瞳而被追杀,自斩修为,涅盘重修!一双重瞳,开阖间天地寂灭一身帝血,镇压大千万族这一世,踏破山河,我为玄帝!...
作者冬炎的经典小说末日危途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门外丧尸横行,每天都有人被那群畜生活生生的撕碎,家中最后一个面包已经被我吃掉,末日来临的第七天,电水齐断,我最后一点生活屏障已经消失。我已经不能在等下去了,我需要迈出这个房间,做一次生死囚斗!只要还有希望,我便要努力活着。...
南宋末年,金国衰落,蒙古崛起,中原大地群雄纷起,烽火燃遍,上演着一场混乱的三国大战。那一年,成吉思汗五十二岁,老头儿一个,还能蹦跶十三个寒暑那一年,忽必烈一岁半,只是个吃奶的屎娃娃那一年,穿越重生的孟九成十八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那一年的某一天,孟九成突然激灵一下,产生了宏伟的想法,发出了心底的呐喊再也不能这样活啦!俺要革命,不,是造反。俺要打老的,欺小的,纵横四海,天下无敌呃,先从死人头系统换个小镜子,贿赂,不,请示一下俺那天下无敌的老婆大人,俺想再娶个软妹子给你当闺蜜耶...
天官作者雁九完结 内容简介 正德十三年,京城正德皇帝挂帅巡边,南昌宁王图谋造反,安陆兴王沉迷炼丹。 安陆州外西山寺,现身一个小和尚,回到欲海沉浮中,诵起一部虚妄经。 红尘摆渡,谁是唱戏人。 简单的说,就是从小和尚到官居一品的故事 第一卷一叶落 重生明朝小和尚,下了山门,根在何处 序...